南馬鎮位于浙江省中部,東陽市的南大門,是座歷經千年的古鎮。2017年底,為進一步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彰顯南馬城市特色,根據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圍繞“一加強三整治”的核心內容啟動了南馬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項目簡介
項目采用EPC總承包模式,在工程實踐中貫徹了設計與施工雙線并行,實現了品質提升與成本控制雙向平衡的理念。項目于2018年2月啟動,同年10月完成主體驗收交付,設計+施工歷時240天,為打造“美麗南馬”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并被評為2018年度“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第二批省級樣板工程”。
△規劃鳥瞰圖
項目任務
南馬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規劃設計立足地域特色、歷史文脈,緊抓“設計牽頭”的核心,充分考量設計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精心編制《南馬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總體規劃》,作為綜合整治的指導思路。
△改造策略
整治工程具體包含南馬鎮政府及門前廣場改造提升,南江北側沿岸、人民路、坦陽路、朝陽路沿街立面整治,鎮區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公共廁所工程、鎮區道路提升改造,鎮區停車場改造,原呢絨市場整體改造提升、池塘水系貫通工程等6大類20余項工程,整治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全方位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
△改造范圍圖
設計與實施
01 市政設計
市政改造主要包括鎮區主要道路路面改造、水電線路改造、道路景觀改造,鎮區水系貫通改造等。共改造鎮區內大小近十條道路,地上電線改至地下,路面由破碎的混凝土路面改為瀝青路面,在全域范圍內增加路面停車位以及停車場,極大改善了鎮區的的交通狀況。
| 朝陽路改造前后 |
| 振興路改造前后 |
| 人民路改造前后 |
| 南馬大橋改造前后 |
| 鎮區水系改造后 |
02 建筑設計
建筑類改造包含主要街道沿街外立面改造提升,南馬鎮人民政府、原呢絨市場改造提升,鎮區公共廁所、鎮區公共停車場新建及改造工程。改善街道風貌,改進老舊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建筑改造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外立面改造設計中,采取因地制宜、靈活運用的策略,不同的街區采用不同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力度。既要對沿街立面進行美化,也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房屋的破壞、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舊建筑的功能改造,則立足使用安全、功能合理、外觀協調的原則,力圖通過設計更好的滿足實際的需要。建筑改造與市政改造同步進行,錯時安排工序,提高效率。
節點1:坦陽路立面改造提升工程
坦陽路是一條生活化氛圍的老街,具有歷史韻味,設計采用了馬頭墻、圓木柱、懸木梁頭、豎格柵等元素,既對原建筑立面進行了遮擋、修飾,還將外墻上的設備管線隱藏到外加的裝飾構件中去。看似簡單的設計中,融入合理的細節,比如外加空調機架格柵的設計,做到既節省材料又最大程度地起到遮蔽作用。
△坦陽路設計分析圖
| 坦陽路沿街立面改造前后 |
| 坦陽路路面改造前后 |
| 空調機架格柵 |
節點2:南馬鎮政府提升改造工程
南馬鎮政府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包含鎮政府門前廣場改造、室內改造、景觀改造。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危舊建筑的結構加固問題,設計師多次實地考察,針對現場情況給出改造方案。另一方面,設計師將裝飾構件與結構加固構造結合設計,最終達到了實用與美觀兼顧的目的。
| 門前廣場改造前后 |
| 內院改造前后 |
| 內院改造后 |
03 景觀設計
景觀類改造包含鎮區各主要街道的景觀設計、鎮區重要公共節點的景觀設計、沿江景觀設計以及背街小巷的景觀改造。
在整治范圍內,重點解決區域內部臟亂差現象,結合點線面的政治策略,進行全面的梳理。在整潔有序的基礎上加強特色風貌建設,全面提升小鎮形象。
△設計分析圖
設計人員通過實地考察,討論分析,尋找最合理的解決方案。精心打造重點區域,合理改造一般區域,同時將道路景觀和背街小巷作為改造的重點。
△道路綠化分析圖
樹種花卉的選擇因地制宜,道路就以鄉土樹種為主,庭院綠化結合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配置彩色樹種與常綠樹種,各種硬質鋪裝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的透水透氣材料和施工工藝。同時結合南馬當地特色,設計內涵豐富的候車亭、宣傳欄、各類標識牌等城市家具。
△泉府村中心公園
△公共服務點手繪圖
節點1:三眼塘
三眼塘是位于坦陽路九間堂古建筑群的一處具有歷史文化特點的區域。景觀改造以歷史生活場景為依據,修復路面,增設綠地,種植南山松、紅楓等觀賞樹種,還原“三眼塘”古跡,打造集“形象展示、歷史記憶、休閑游憩”于一體的鎮區生態活力空間。
| 三眼塘改造前后 |
| 三眼塘改造后 |
節點2:南馬大橋
南馬大橋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也是南馬鎮南北向重要交通要道。改造就地取材,擺放獨木舟、石鼓、石墩等老物件,配以江邊的鵝卵石灘,老橋下的空間煥發了新的活力。
| 南馬大橋改造前后 |
| 老橋下 |
整治模式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類工程一般由當地政府為主導推進,牽涉面廣且任務零碎,既有不確定的外界干擾,又有時間考核的緊迫性:如何統籌規劃各種想法與設計的落地;如何協調各施工隊伍、機械、材料等進出場和工序組織的有序性;如何解決邊改造邊使用、征拆工作不確定干擾的動態性。
簡而言之,這類項目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正因如此,EPC總承包模式極強的整合力與靈活的動態性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整治現場
01 總體協調﹑整合資源
在設計層面,對本工程涵蓋的各專業進行梳理分類,以建筑、市政和風景園林為三大龍頭專業,結構、給排水、電氣、道路、標識設計、交通標線等多專業配合,形成有序的工作界面和流程。
在施工層面,充分發揮本土企業優勢,通過調配最有經驗的施工隊伍、合理尋找分包團隊、訂購合適的建材、與各層級管理部門高效對接,推動項目順暢運行。
02 因地制宜﹑縮短工期
小城鎮綜合整治特點是“散、雜、小”。為達到預期進度、質量目標,需要采取非常規的模式,比如采用平行發包,減少傳統工作流程中的協調工作對象及內容,讓總承包方不被束縛,大大縮短了設計、施工周期。
03 降低成本﹑提升質量
設計與經濟測算的同步,在本次工程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每個節點的材料使用量雖然小,但是工程總量卻巨大。因此設計的工程做法與材料選擇、改造方式,是動態地根據市場價格作出相應調整,達到品質與成本的雙向平衡。
結語
在南馬小鎮環境綜合整治EPC總承包工程中,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了設計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使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得到持續優化,有效克服了設計、采購、施工相互制約和相互脫節的矛盾,使得工程各階段高效銜接,有效地實現了建設項目的進度、成本控制和質量目標。
中天建設通過在“南馬小鎮”項目中的創新和探索,進一步積累了舊城改造、城鎮綜合整治的EPC總承包項目經驗,鍛煉了EPC總承包隊伍,為再次中標新的舊城改造EPC總承包項目打下了堅實且堅定的基礎。